|
|
|
廈門千億物流產業正在成型 即將形成五大集聚區11月21日-23日,“2014海峽物流節”將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舉辦,這不僅是海峽兩岸物流產業的高端盛會,更將廈門物流產業的影響力遠播海內外。
“2014海峽物流節”由廈門市人民政府、民建福建省委員會、福建省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民建中央企業委員會、中國國際物流網絡聯盟(CILP)、福建省物流協會、社團法人臺灣全球運籌發展協會等聯合主辦,主題是“創新與變革——擁抱移動互聯時代”。盛會期間,廈門市跨境電子商務協會也將成立,呼應這一主題。 本屆盛會,是對廈門現代物流業發展成果的一次展示。當前,廈門正在抓緊實施“美麗廈門”戰略規劃,努力實現“兩個百年”愿景、“五個城市”的發展目標。為此,廈門市委市政府著力實施打造包括現代物流產業在內的十大千億產業鏈(群)工程,把物流產業作為廈門市中長期產業發展重點之一。2013年,廈門市物流企業營業總收入為690億元。 廈門現代物流業需“乘潮而行”。當前,中國經濟進入可持續中速穩定增長的新常態,國務院最新發布的《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明確了物流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方向,福建省也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支持廈門物流業發展;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發展和網絡信息技術革命帶動新業態涌現;產業結構調整、居民消化轉型升級和區域經濟一體化步伐也在不斷加快。 因此,“2014海峽物流節”的舉辦意義深遠。據悉,在三天的時間里,參展物流節的企業、單位超過470家,同時將舉辦18場專題會議、論壇、沙龍、餐會,專業人士聚集,來自兩岸多地嘉賓將達1500名左右。在此期間,最新的物流發展成果將得以展示,最先進的理念將得以交流,更廣泛的合作將落地生根。 作為東南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現代化國際性港口風景旅游城市,“2014海峽物流節”的舉辦,對于廈門增強物流影響力有重要意義。昨日,市物流辦介紹,我市已形成以海港、空港、陸港為樞紐的綜合運輸體系,物流產業的“規模效應”開始顯現,千億物流產業正在成型。 海陸空綜合運輸體系已成型 廈門是中國東南沿海的重要商貿與交通口岸。目前,廈門市東南區域物流中心城市、國家一級物流園區布局城市和海西經濟區惟一國家一級物流節點城市。 經過30余年的發展,廈門成為我國沿海主要港口和集裝箱干線港之一,集裝箱吞吐量目前位居全國第8位、全球17位;廈門空港是區域性航空樞紐,是國內十大繁忙機場之一和第六大航空口岸;公路運輸方面是國家確定的47個主樞紐城市之一;鐵路方面,近幾年來福廈、龍廈、廈深鐵路先后通車,建成中型鐵路編組站東孚編組站,前場鐵路大型貨場一期即將投產,廈門成為東南沿海的鐵路客貨運樞紐。 依托海、空、陸三個樞紐港,廈門物流業“立足東南沿海、面向國際國內市場”的輻射能力將進一步增強,物流市場空間不斷擴大。對臺物流合作基礎雄厚值得一提的是,海峽物流節的舉辦是在兩岸經貿往來的大框架下開展的。 廈門的對臺物流有著深厚基礎,1997年4月率先開通高雄港集裝箱試點直航,2009年又率先實現海、空直接三通,對臺物流進入快速發展通道。在這個背景下,2012年11月廈門市政府、民建福建省委、臺灣全球運籌發展協會等共同創辦海峽物流節。 據統計,2013年,廈門開通海港對臺貨運航線30條,臺灣水果、大米進口量保持大陸各口岸第一,對臺貨運量達820.4萬噸,集裝箱吞吐量40.2萬標箱。今年2月,廈門市試點開展對臺海運快件業務,7月實現第一票運作。同時,廈門空港2013年完成對臺貨物吞吐量超過1.7萬噸,這些成績都具有一定標桿意義。 五大物流產業集聚區即將形成“盤活存量、優化增量、提升能力、做大總量”是我市建設物流產業集聚區的總原則?,F在,我市將形成五大物流產業集聚區,包括東渡、海滄、前場、同安、翔安物流產業集聚區,他們將在打造現代物流千億產業的框架下承載發展平臺和載體,展現各自的角色。 另外,廈門已建成投產市級重點物流中心29個,總投資49.73億元。在建物流項目34個,總投資137.46億元。截至去年底,在廈物流企業共約3500家,所有“中”字號物流企業福建總部均設在我市。 市物流辦介紹,這些物流產業集聚區和物流項目的建設,將以社會化物流服務需求為導向,加快對現有物流載體資源進行整合;同時實施多式聯運和項目帶動戰略,構筑與東南物流中心城市和東南國際航運中心相匹配的現代物流服務體系,做大做強物流產業。 |
|